湘月

[近现代]:陈方恪

一奁晓翠,荡澄湖,十里云絮无影。垂柳移阴,甚换却,当日眼中风景。

远岫啼眉,夭桃媚粉,还认栖香径。兰桡去也,闲愁琐得千顷。

因到日落禅关,青帘隔溆,颤寒笳不定。携酒重来,算此意,千古谁人消领。

燕阁春空,鸳埼草长,魂断苍烟冷。溯风高唱,莫教宿鹭惊醒。

交流分享


陈方恪简介

唐代·陈方恪的简介

陈方恪(1891—1966)字彦通,斋号屯云阁、浩翠楼、鸾陂草堂。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陈三立第四子,陈寅恪弟,在家族中排行第七,故人又称其为“陈家老七”、“彦老七”。光绪十七年(1891)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。受家学影响,从小习诗词文章,传承散原老人文脉。师从陈锐、周大烈、王伯沆等名士,又得梁鼎芬、沈曾植、樊增祥、朱古微、郑文焯、陈衍、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,诗名在其兄陈衡恪、陈隆恪、陈寅恪之上。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,名士气派十足,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“金陵最后一个贵族”。

...〔 ► 陈方恪的诗(135篇)

猜你喜欢

钓台

宋代李处权

先生志丘壑,溪山助幽兴。

持竿聊尔尔,至乐在游泳。

明代张天赋

村村开玉树,处处绽银花。始信乾坤富,谁人说大家。

月夜泊石牛

清代金居敬

人静黄昏后,扁舟泊石牛。乱虫喧入夜,孤月自明秋。

酒送乡心远,诗分客路忧。姮娥流素影,伴我住滩头。

初七日丁丑长至前喜晴

元代方回

楼南红气满霜天,新霁湖山晓色妍。

七日喜逢长至日,百年惭到古稀年。

自题三十八岁小照 其二

清代郑孝胥

吾年垂四十,颇亦厌虚辞。结习浑难尽,鸣秋略有诗。

挽石应之提刑 其二

孙应时

芹泮青灯夜,山亭皂盖春。重更双使节,总为两淮民。

德意人人浃,工夫事事新。帝城车马外,才此寄经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