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àn

义不辞难



义不辞难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容许躲开危难。

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仁不异远,义不辞难。”

例子《明史·西域传》:“国家有事,臣子义不辞难。”


基础信息

拼音yì bù cí nàn

注音一ˋ ㄅㄨˋ ㄘˊ ㄋㄢˋ

繁体義不辭難

感情义不辞难是中性词。
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

字义分解


义不辞难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义不辞难的成语解释 、义不辞难的成语是什么意思由繁体字在线提供。

交流分享
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因材施教 因:根据;材:资质;施:施加;进行;教:教育。根据学习的人的不同志趣、资质来进行不同的教育。
忠臣不事二君,烈女不更二夫 事:侍奉,服侍。忠义之臣,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;贞节的妇女,不再嫁第二个丈夫。指忠诚不二。
卑谄足恭 卑:低下;谄:巴结奉承;足:音“巨”,过分;恭:恭顺。低声下气,阿谀逢迎,过分恭顺,取媚于人。
反复无常 反复;颠过来倒过去;无常:没有常态。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的状态。形容变动不定或狡诈多变。
取长补短 吸取别人的长处;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。
日日夜夜 每天每夜。形容延续的时间长。
着手回春 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也比喻医术高明。
天昏地暗 天色昏黄不清;大地黑暗不明。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。昏:昏暗。
兵无常势 兵:战争;常:常规、不变;势:形势。指用兵作战没有一成不变的方式。指根据敌情采取灵活对策。
大树将军 原指东汉冯异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。
出头露面 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;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;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。还指出面活动、做事、讲话。
饿虎吞羊 饥饿的老虎活吞一只羊羔。比喻迅猛贪婪。
困而不学 困:困惑,不明白。困惑不明白却不肯学习。
诈奸不及 犹言十分奸诈。
不置可否 置:搁;放;可:行;否:不行。不说对;也不说不对。指不明确表态。也作“不加可否。”
流里流气 举止轻浮,品行不端。
结缨伏剑 结缨:系上帽带;伏剑:拔剑自刎。比喻为维护正义而献身。
错落有致 致:别致;有情趣;错落:参差交错;致:情趣。形容事物的布局虽然参差不齐;但却极有情趣;使人看了有好感。
如痴如醉 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
心上心下 形容心神不安。
聪明才智 聪明:耳聪目明。泛指人有高超的智慧和才能。
欺人自欺 自欺:自我欺骗。欺骗自己,也欺骗别人。
空腹高心 腹内空虚而目空一切。形容并无真才实学。
绿林强盗 指山林的强盗。
从天而降 天上掉下来的。
心小志大 办事小心,抱负远大。
狂风暴雨 大风大雨。比喻声势猛烈或处境险恶。
义不容辞 义:道义;容:允许。辞:推辞。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