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 |
解释 |
明若观火 |
象看火那样清楚。形容看事物十分明晰。 |
知无不言,言无不听 |
说的人,凡是知道的无不说出,听的人,没有一句话不接受。 |
章甫荐履 |
冠被垫在鞋子下。比喻上下颠倒。 |
零光片羽 |
比喻珍贵事物的一小部分。 |
外圆内方 |
形容外表随和;内里刚直。圆:圆通;方:方正。 |
晓以大义 |
晓:使人明白。把道理对人讲清楚。 |
暮史朝经 |
经:指儒家经典。晚上读史书,早晨读经书。形容勤奋好学。 |
牛口之下 |
借指卑下的地位。 |
爱才如渴 |
才:贤才,人才。爱慕贤才,急欲求得,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。 |
倒悬之危 |
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 |
一哄而起 |
喧闹;起哄。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。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。 |
心急如焚 |
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心情极其焦急。焚:烧。 |
死不开口 |
至死也不说话。指缄口不言 |
休戚是同 |
休:欢乐,吉庆;戚:忧愁;是:语助词。彼此间的忧乐和祸福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同甘共苦。 |
口坠天花 |
据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·序品》载,佛祖说法,感动天神,“六欲诸天及天子众,以天福力雨种种华:优钵罗华,波头摩华……于虚空中缤纷乱坠”,“天华乱坠满虚空,众香普熏于大会”。后遂以“口坠天花”喻指以夸诞之词动人听闻或以甘言骗人。华,同“花”。 |
风声鹤唳 |
唳:鹤鸣声。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。形容惊慌失措;或自相惊扰。 |
香火姻缘 |
香和灯火都用于供佛,因此佛教称彼此意志相投为“香火因缘”。《北史·陆法和传》:“法和是求佛之人,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,岂规王位?但于空王佛所,与主上有香火因缘,且主上应有报至,故救援耳。” |
坐观垂钓者,徒有羡鱼情 |
徒:空;羡:羡慕。坐着看那些钓鱼的人,空自有羡慕鱼儿的心情。指空想旁观不如实干。 |
似是而非 |
是:对;正确;非:不对;错误。好像是对的;实际上不对。指表面上相似;实际上不一样。 |
尽诚竭节 |
诚:忠诚。节:气节,义节。竭尽自己全部的忠诚和义节。亦作“尽节竭诚”、“尽心竭诚”、“尽忠竭力”、“尽忠竭诚”、“尽忠竭节”、“竭忠尽节”。 |
短寿促命 |
短命早死,要命。 |
顾景惭形 |
看着身影,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。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、称号等而感到惭愧。 |
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|
比喻说话夸大之极。同“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”。 |
心服口服 |
心里和嘴上都信服。形容真心服气或认输。 |
足不出门 |
同“足不出户”。 |
扣人心弦 |
扣:敲打。心弦: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。也作“动人心弦”。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。 |
在此存照 |
照:查考,察看。写下字据保存进来,以作凭证 |
阴阳怪气 |
形容态度怪癖,冷言冷语,不可捉摸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