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欲取之,必先与之的成语故事


将欲取之,必先与之

拼音jiāng yù qǔ zhī,bì xiān yǔ zhī

基本解释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,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。

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魏策一》:“将欲败之,必姑辅之;将欲取之,必姑与之。”


将欲取之,必先与之的典故

春秋时期,晋国当权贵族智伯倚仗权势向魏桓子强行索要土地。魏桓子的谋士献计,同意给土地,这样智伯就会更加贪婪,再向其他贵族要地,其他贵族就会联合对付他,这叫“将欲取之,必姑与之”。后来智伯被贵族联合打败,魏桓子得到更多的土地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将欲取之,必先与之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不可胜举 明 方孝孺《答俞景文》:“古之传世者虽不可胜举。”
学贯中西 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106回:“博了个熟识时务,学贯中西的名气。”
壮气吞牛 明 孙梅锡《琴心记》第二十出:“男儿汉壮气吞牛,丈夫志岂困荒丘?”
帮倒忙 浩然《艳阳天》第94章:“无形中,你们是帮倒忙,往我马之悦这边儿赶人哪!”
无妄之灾 《周易 无妄》:“六三,无妄之灾。或系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灾。”
一视同仁 唐 韩愈《原人》:“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,笃近而举远。”
见多识广 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还是大家宝眷,见多识广,比男子汉眼力,到胜十倍。”
志满意得 宋 陆九渊《与刘伯协书》:“当无道时,小人在位,君子在野,小人志得意满,君子阨穷祸患,甚者在囹圄,伏刀锯、投荒裔。”
苦口之药 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孙奋传》:“夫良药苦口,惟疾者能甘之;忠言逆耳,惟达者能受之。”
铺天盖地 宋 释惟白《续传灯录 卷二 志仁禅师》:“问:‘如何是和尚家风?’师曰:‘遮天盖地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