悒悒不欢的成语故事

拼音yì yì bù huān
基本解释悒悒:忧愁不安的样子。心里郁闷,感到不快。
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婴宁》:“生恚怒,悒悒不欢。母虑其复病,急为议姻,略为商榷,辄摇首不愿。”
暂未找到成语悒悒不欢 的典故!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悒悒不欢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眼空一世 | 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腹饱万言,眼空一世。” |
同病相怜 | 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》:“子不闻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怜,同忧相救。” |
裾马襟牛 | 唐韩愈《符读书城南》诗:“人不通古今,马牛而襟裾。” |
说一不二 | 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 |
万无一失 | 汉 枚乘《七发》:“孔老览观,孟子持筹而算之,万不失一。” |
反治其身 | |
路无拾遗 | 《孔子家语·相鲁》:“孔子初仕为中都宰,中都鲁邑制为养生送死之节,长幼异食、如礼年五十异食也强弱异任、任谓力作之事各从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别涂、路无拾遗、器不雕伪,……” |
扬威耀武 | 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三十五回:“扬威耀武显神通,走石飞沙弄本事。” |
供不应求 | 《茅盾选集 长春南关行》:“现在接受了南方六个单位的订货单,每天生产一至二吨,供不应求。” |
不置可否 | 宋 汪藻《浮溪集》:“惟恐失人主之意,于政事无所可否。” |